密勒日巴,又称米拉日巴,为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马尔巴大师最著名的弟子,以苦修著称,是享誉汉藏的著名的瑜伽大师、密宗大师、苦行僧和道歌家,更是藏传佛教中即身成就的典范。

藏傳佛教大師,密勒日巴尊者的畫像

幼年丧父,亲族结仇

公元1052年,密勒日巴出生于西藏的贡塘,俗名密勒闻喜,家庭十分富裕。但是在7岁那年,闻喜的父亲因病去世,家产被大伯和姑妈霸占,从此生活一落千丈。闻喜和母亲及3岁的妹妹被伯父和姑母当成奴役驱使,从穿金戴银的富贵之人变为衣不遮体、近乎讨饭的乞丐,受尽亲友冷眼。

此变故让母亲满怀愤恨,待闻喜长大后,便送他去学习咒术复仇。学成后,在伯父家举办婚宴时,闻喜施展咒术,使房屋轰然塌陷,压死仇敌35人;之后又施了降冰雹术,毁了伯父等全村人的庄稼。然而报仇后,闻喜并没有感到快慰,反而追悔自己罪恶深重,日夜不安,最后立誓要学习佛法寻求解脱。

密勒日巴的宗教藝術品
图片来源:ART INSTITUTE CHICAGO

六年苦役,净业求法 

后来,闻喜受人指点,投到马尔巴上师的门下。为了试炼闻喜悔过的决心,更为了帮助他清除罪业,上师故意以种种苦役来“折磨”他。例如,多次命闻喜在不同的山上盖房,所有建房的石头、木材必须由闻喜亲自搬运,然后又故意在房屋建得差不多快完工的时候下令拆除,再把一切建材搬回原处。因长期背运石头,闻喜的腰背被磨得皮开肉绽,结疤了又磨穿、磨穿了再结疤。

凱拉什山的雪山景致
凯拉什山(Mount Kalashi)

繁重的苦役令闻喜痛苦难熬,但因求法心切,他仍谨遵师命咬牙坚持。期间,闻喜每次想要请法,都会被上师责打,这常常令他感到绝望。正是在这看似痛苦的折磨中,闻喜的业障一点点得以清净。约六年后的一天,闻喜终于得到了上师的授法,并依师嘱开始到山洞里闭关修定。由于在上师那里学到了“拙火定”的功夫,闻喜冬天只穿一件布衣就能御寒,因此人们称他为“密勒日巴”,意为“密勒家族穿布衣的人”。

尼泊尔密勒日巴洞穴附近的景色
尼泊尔密勒日巴洞穴附近的景色

深山苦修,证悟得道

45岁那年,密勒日巴回乡探亲,发现母亲已经去世,妹妹也到外地讨饭去了。此番回乡,密勒日巴深切地体悟到了世间的无常与虚幻,对俗世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厌离心,决定继续到深山修行,并立誓不获得成就绝不下山!

在山洞中修行时,密勒日巴身裹白色单衣,每天只吃一点点食物,粮食吃完了,就以山洞口的绿荨麻为食。因长期靠荨麻充饥,他变得骨瘦如柴,甚至连身体和毛发都变成了绿色,人们见了他都以为看到了鬼。就这样,经过9年的苦修,密勒日巴终于证得觉悟。

清銅鎏金密勒日巴尊者道歌像

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的不丹彩繪唐卡
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不丹彩绘唐卡 | 图片来源于网络

以歌传道,说法度人

证悟后的密勒日巴走出山洞,开始随缘说法。密勒日巴常以歌偈说法教人,用朴实生动的诗歌来表达深奥的佛理。这些道歌不但通俗易懂,耐人寻味,而且妙语横生,撼动心灵,总能深入浅出地让人领会到佛法的真谛。后来,有弟子将他的道歌整理成一部《十万歌集》,在藏区流传甚广。.

密勒日巴的唐卡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密勒日巴晚年声誉极高,门徒众多。84岁那年,在预感自己传法缘分已尽时,密勒日巴示现圆寂。圆寂前,他为弟子们留下了一把小刀、一块布以及一块糖,并留言:“用这把刀,切这块糖及割这块布,永远都不会切完。凡是吃到糖或分到布的人,都不会堕入三恶道。”密勒日巴死后,参与他火化仪式的人们亲眼见到天女从天而降,携他的舍利子而去。

描繪密勒日巴晚年生活的西藏唐卡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即身成就,鼓舞世人

在佛教史上,密勒日巴的存在意义非凡。他的一生艰难崎岖,从富公子到奴仆,从复仇者到苦修僧,纵历千万磨难,都不失对佛法和上师的信心,反而勇猛精进。密勒日巴通过精进苦修现身说法,由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变成了一个佛法的大成就者,为世人示现了一个普通人能在一世之间证道的实例。这对于那些贪图安逸懒散、怀疑即身成佛之妙法而不愿实修的修行者来说,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。

正如当有弟子问密勒日巴究竟是哪一尊佛菩萨的化身时,密勒日巴所回答的那样:“我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化身。我只是一个凡夫,此生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!”尊者的这句话掷地有声,至今仍鼓舞着修行路上的无量众生。

西藏密勒日巴鎏金銀銅鎏金寧傑林尊像,西藏,15世紀
图片来源: Rubin Museum